[年份]:2024
[屬性]:動畫電影(片長89分鐘)
[名稱]:劇場版《物怪 唐傘》
(本篇圖源皆出自豆瓣電影)
[劇情]:
當人類的情感與妖怪融合時,便會誕生出「物怪」,
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,任何人的心中都可能埋下物怪的種子。
當一個人被迫抹去自我,融入群體的規則之中,
艱難求生的同時,人類靈魂深處的因果與慾望也隨之翻騰。
而唯一能夠斬除物怪的,只有「賣藥郎」所持的「魔劍」,
然而,這把劍並非輕易可拔,唯有揭開三大真相,方能啟動:
——名,物怪的「形」;
——真,孕育物怪的事件背後潛藏的真相;
——理,物怪內心深藏的情感。
當這三者浮現於世,斬斷執念的劍刃終將落下,迎來一場關於救贖與輪迴的悲愴物語。
[影評+心得]:
歷代的《物怪》影集皆以絢爛華麗獨具特色的浮世繪風格結合和紙細膩的質感,
從深刻而細膩的視角切入,探索人性與情感的複雜性,
呈現一場視覺藝術與情感深度交織的極致饗宴。
早年我曾看過幾集,當時便已被其獨特的美術風格與引人入勝的故事深深吸引,
殷切期盼續作的到來,如今,時隔17年,
這部作品終於以全新劇場版《物怪 唐傘》的形式重返視野,
再次喚醒了我當年悸動的記憶與期待。
我印象中的「賣藥郎」是個外冷內熱且溫暖的人,但這可能只是我記憶中的模樣,
這次的「賣藥郎」在性格上似乎有所變化,少了一些親切,
然而,也許從始至終,「賣藥郎」的背景與個性都未曾被清晰描繪,
而我所見到的,只是他眾多面貌中的片段。
至於角色之間相互珍視的()*,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能緩解內在的壓力,並成為彼此的支撐,
但倘若這種()缺乏自省作為基礎,就可能流於膚淺,甚至失去其真正的價值與深度,
因此,我有點難以接受,也無法認同那些缺乏實質意義的()詮釋,
()應當建立在成長與反思之上,唯有如此,才能展現其真正的力量與美好。
*最終劇中並未明確指出主角真正珍視的是什麼,
或許有人會認為是同窗那份天真浪漫的性格,也有人認為是角色彼此之間深厚的情誼等,
因此本篇以()作為詮釋,請自行帶入各自進行解讀。
唯有先照顧好自己,才能更好地支持他人,
因此,與其一味追求群體利益,不如優先專注於個人的自我成長,
因為個人的進步才是推動整體發展的基石。
對於那些犯錯後卻不懂得反省的人,
究竟是源於他們本身的「不適合」,還是因為「缺乏反省」?
若一個人對生活懶散怠惰,既不積極努力,也不思進取,
那麼不僅無助於自身的提升,甚至可能對周圍的人產生負面影響,
更令人遺憾的是,若旁人選擇無條件包庇這種行為,
只會助長其延續,甚至讓某些人變本加厲,
適度的責任感與反思能力,才是促進個人成長與成熟的關鍵所在。
導演曾表示:現在是個充斥著憂鬱與負面消息的時代,也許作品不必再一味地描繪黑暗的故事;
也因此影響了《物怪》系列在本作中的表現方向。
但物怪的誕生,原本結合了強烈的外在壓力與內心影響,但此次的物怪更多聚焦於人類內心的壓力,
雖然人性的複雜性為故事帶來深度,但若僅僅以內在壓力作為物怪存在的根源,
似乎略顯單薄,缺乏令人信服的力量。
至少對我而言,這樣的設定,未能完全支撐起物怪存在意義。
大奧(註1)作為故事的背景,象徵著人性中極致的慾望與權力角逐,為劇情提供廣闊且深邃的敘事空間,
如果《物怪 唐傘》只是「序章」(聽說整篇劇場版將由三個章節構成完整篇章),
那麼後續發展仍有充分的補充與完善空間,未來劇情的演進依然令人期待。
[留檔/備註]:
(註1)大奧:
在日本江戶時代,是幕府將軍的生母、子女、正室、側室和各服侍女官居住之處,
而將軍是唯一能進入的男性,也成為將軍後宮的稱呼。